2017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領導干部嚴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團“圍獵”,堅持公正用權、謹慎用權、依法用權,堅持交往有原則、有界限、有規(guī)矩。
“圍獵”的意思是“從四面合圍起來捕捉禽獸”,原意指人們用各種方式包圍目標獵物并進行捕殺的一種狩獵方式,人們結成群體集合起來狩獵,將獵物趕入困境,直至其無路可逃、無力反抗,進而群起而攻之,將其捕獲。圍獵對象是兇猛的野獸,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搏斗。“圍獵”對象是領導干部,反映的是腐敗與反腐敗之間的斗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各種誘惑、算計都沖著你來,各種討好、捧殺都對著你去,往往會成為‘圍獵’的對象”。習近平總書記用“圍獵”來比喻行賄與受賄的關系,深刻地揭示了腐敗背后的根源問題,為領導干部防范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成伙作勢、圍獵腐蝕指明了工作方向。
《說文解字》中對“圍”的解釋為:“圍,守也。從囗,韋聲。”在自然界,圍獵包括熟悉獵物習性、精心布局設套、誘導威逼獵物入圍等一系列過程,這些同樣存在于領導干部被“圍獵”的過程?!皣C”套路五花八門,有的走溫柔路線,用金錢、美色、愛好等引誘領導干部下水;有的走迂回路線,從領導干部的身邊人或親屬尋求突破口;有的走情感路線,主動與領導干部交往,甚至幫領導干部處理一些家事,成為“知心朋友”;有的走威逼路線,抓住領導干部的政治硬傷和生活把柄,恐嚇領導干部為其辦事。不管哪一種方式,領導干部一旦落入“圍獵”陷阱,極易被深度“套牢”,難以脫身,最終只能任人宰割,聽命于他人,成為“砧板上的肉”。
《說文解字》中對“獵”的解釋為:“獵,放獵逐禽也。從犬,巤聲?!薄皣C”的目標往往非常明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之所以利用各種誘惑手段主動靠近或拉攏領導干部,讓領導干部成為他們的“獵物”,其目的在于圍獵公共權力,即“圍獵”者真正關心的是領導干部手中的公共權力能否給自己帶來好處。當前,利益集團不擇手段“圍獵”領導干部,是腐敗增量仍有發(fā)生的重要原因。有的領導干部失去警惕,成為別人手中的獵物,甚至甘于被“圍獵”,在心理上享受腐敗帶來的虛榮和愉悅。在這種情況下,“圍獵”與甘于被“圍獵”形成利益鏈和權錢交易關系網(wǎng)。領導干部甘于被“圍獵”,最終丟掉的是做人的原則和領導干部的底線,損害的是黨和國家的利益。
《醒世恒言》里有個故事:官員薛錄事在高燒昏迷中化為鯉魚,躍入湖中,恰遇漁夫垂釣,明知餌在鉤上,吞必禍身,但耐不住餌香撲鼻,張口吞之,終被釣去。馮夢龍對此點評說:薛錄事被釣皆因“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同理,領導干部必須提高防范被利益集團“圍獵”的意識和能力,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一方面要識得破,保持政治定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不斷錘煉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堅守政治紅線、紀律高壓線、廉潔底線;保持政治立場,修好共產(chǎn)黨人的“心學”,錘煉黨性品格、端正干部心性,涵養(yǎng)一身正氣,不留被“圍獵”的漏洞和機會;保持政治自覺,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刻警惕來自各方面的“圍獵”,防止落入別人設置的“陷阱”,永葆共產(chǎn)黨人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另一方面要忍得過,筑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正確行使權力,自覺約束言行、自覺接受監(jiān)督,習慣在受監(jiān)督和制約的環(huán)境中生活和工作;處理好公和私、情和法、利和法的關系,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杜絕勾肩搭背、不分彼此,光明磊落、坦蕩真誠地同企業(yè)接觸交往,同企業(yè)家建立“君子之交”,決不能淪為利益集團在黨內的代言人。同時,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堅持凈化“八小時”之外的社交圈、朋友圈、生活圈,保持交往有原則、有界限、有規(guī)矩,低調為人、謹慎交友,主動斬斷“圍獵”與甘于被“圍獵”的利益鏈。
相關稿件